top of page

凱道傳統領域抗爭走訪思考

  • Writer: Deborah Chang
    Deborah Chang
  • Mar 28, 2017
  • 4 min read

週六的午後微涼,下著小雨,研究團隊一夥人相約到了凱道。


正當其他同學緩步走進搭建在人行道上的帳篷之際,我的目光離不開路面一整排五顏六色的彩繪石頭。網路上看過幾張相關照片,但遠不及親臨現場時的震撼。帳篷裡,一位捲髮男子起身迎接我們,面帶笑容地開口問:「想來練合唱還是畫石頭?」他正是抗爭發起人馬躍·比吼。


我們一人搬了一張紅色塑膠椅,圍坐成一圈。「來,想問什麼?」馬躍發現我們人手一本筆記,也拉了張椅子坐下。一行人突然無語,木訥相視,我的內心湧出一陣愧疚,傳統領域抗爭已經存在許久,但即便我們親身坐在凱道的抗爭現場,仍缺乏鮮明的問題意識。


馬躍主動打破了尷尬,解釋起近日在劃設傳統領域時遇到的問題,例如國家調查結果是如何從 180 萬公頃,變成在訂定劃設辦法時僅限的 80 萬公頃。馬躍感嘆道,在競選期間,許多原住民深受蔡英文總統感動,認為總算盼到一位與他們站在同陣線的候選人,但蔡政府執政至今的發言與決策,讓原住民朋友再一次失望了。


「其實我們最終想問的是,最原初那時候,漢人是怎麼把原住民的土地騙走的?」馬躍認為,雖然民進黨總諷刺國民黨是外來政權,但從原住民的角度出發,國民兩黨都是外來政權,多年來皆以拖延戰術擱置原民議題。二二八有轉型正義調查小組,那原住民的轉型正義由誰努力呢?還記得堆在蘭嶼的核廢料嗎?

馬躍繼續說,狹義的原住民佔台灣人口頂多 3%,組黨進入立院至少需要通過 5% 的門檻,因此原住民參政永遠必須披著他黨的外衣,很難真正為自己發聲,只要對選票沒有影響,政府也可以繼續放著原住民議題不管。我慢慢地聽著,思緒也從凱道飄向不遠處的總統府。台灣人向來以民主為傲,卻在原民議題上持續沉睡,難道民主向來只是多數人的利益而已嗎?


政府未曾正面回應凱道上的抗爭活動,除了持續製造原漢衝突的風聲、將原住民邊緣化,卻也暫時不敢高調驅離違法佔用人行道的他們。然而,就在談笑風生之間,兩位穿著綠背心的警察靠近,對著帳篷裡的我們拍了幾張照片。馬躍戲稱那是「綠色恐怖」,許多人就因為這個小小的動作而不敢來到現場,擔心對自己或家人造成問題。即使就法律層面站得住腳,仍已足夠成為阻擋聲援者到場的心理障礙。此時我才體認到,國家與人民的攻防戰竟能藏在如此幽微的細節裡。


傳統領域劃設所造成的恐懼,出自於漢人中心的思維,加上對此議題的不理解、害怕改變現狀,進一步讓「失去所有權」的謠言滿天飛。事實上,連原住民族群內部也無法集中力量,理直氣壯地為自己爭回土地主權。一些原民朋友對於「共同管理」的概念感到陌生,認為有錢(補助)拿、生活過得去就好了,沒有必要冒險上街頭抗爭,搞得一團混亂。馬躍說:「這也是無奈,原住民真的很可憐,被欺負太久了,久到早已不自覺被壓迫。」



在我視線的 11 點鐘方向,掛著一條曬乾的飛魚,讓我憶起過去三年暑假都在蘭嶼「服務」的時光,忍不住問馬躍對於大學生進入部落服務的想法。


「太糟糕了。」他毫不遲疑地說,許多自以為有愛心的大學生,帶著滿腔熱血跑進偏鄉部落,但是他們帶著所謂的資源能夠待多久?對部落的瞭解有多深?覺得自己可以教育原住民什麼?

我頻頻點頭,這幾年下來以教育營的形式去到蘭嶼,慢慢發現其實是我們在向達悟的孩子學習。用短短兩週教數學或英文的行為,僅是短暫而空虛的資源投入,不如以向部落學習的形式陪伴、鼓勵孩子一起認識自己本來就擁有的潛力。


根據我參與服務隊的經驗,現今的達悟孩子已越來越不會也不愛說母語,主要原因在於學校母語教材編寫不全、母語老師不足、認為母語對到「大島」讀書沒有幫助,甚至產生一種「說母語很丟臉」的自卑心態。馬躍說,「現代學校」是漢人中心思維的集大成,也正是摧毀原住民文化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他們的理想是能辦自己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


時間緩緩地走了兩小時,心中的困惑與悲傷交織著,欲言又止。馬躍看見我們沈下來的臉色,篤定地對我們說:「不用那麼感傷,我們說的只是事實啊!還是會樂觀地、笑著繼續走這條路的,反正就一個身體在這裡。」


對我個人而言,只有粗略地在網路上看過文章,加上用短短一個下午走訪現場而已,可說是對這個議題沒有任何貢獻。馬躍邀請我們回去跟自己的爸媽及同學交流看法、分享文章與報導,如果時間和能力允許,自己寫文章更好。語畢,他隨即轉過來看著我:「像妳發現過去做得不對的地方,可以寫一篇道歉文啊!這影響力是很大的。」


不同於太陽花學運或同志運動,原住民傳統領域抗爭缺乏鎂光燈,卻是一個關乎形塑台灣人內部認同、多元文化、轉型正義、深化民主的馬拉松,正在悄悄地進行著。如果真心希望台灣的政治有所改變,這件事情不容再拖延,也不只是原住民的事,沒有人是局外人。


邀請大家一起帶著石頭前往凱道,深願島嶼天光也能照到這一群台灣最古老的主人之中。

 
 
 

Comentarios


Post: Blog2 Post

©2018 by Life Is Such A....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