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Deborah Chang

親愛的爸媽,再跟我說一次,當初為什麼要生我?

Updated: Aug 15, 2020

「夫妻是什麼?」

「就是可以分離的家人。」


在日劇《四重奏》裡節錄了這段對話,十分悲傷而深刻,三年後的如今,我卻覺得沒有哪一種關係是無法分離的,也無需悲哀。人既是自己來的,也會自己走。


一家人不可能天生相愛,也沒有不得分離的道理。


 

父母可以選擇要不要體內射精、作試管、結紮、吃避孕藥、墮胎,但孩子對自己是否要存在卻無從選擇。若人的自由意志建立在「無法選擇是否要被生下來」的前提下,能不能說,無人生而自由?


爸媽可以選擇要不要棄養孩子、給多少零用錢、上哪些才藝班、犯錯要施虐還是講理。所以,當我的爸媽選擇餵我吃飯、供我學琴、保護我、讓我只要做個乖乖牌讀台大,我好像沒有不跪謝他們的理由。


可我最初沒有權利決定是否要出生、是否要接受這兩個人的恩惠,憑什麼說「我好手好腳長大了」,就有負於這兩人,該用餘生來還這個我沒權決定是否要欠的債?


每一個人在面對自己的父母時,越是被寵愛,就越弱勢。

 

我理解的愛是——我沒有理所當然要給,你也沒有理所當然要還,是人與人之間「自由選擇」的結果。出於「我把你養大」,因此孩子該孝順、順從、事事體諒父母,那是最不誠懇、最敷衍、最無奈的演出。


反過來說,那麼爸媽是否也沒有義務要慈祥、疼愛、為孩子著想?可是你們選擇參與創造了這個生命,若不能盡全力讓他過上值得一活的人生,到底哪來的良心生下他?


爸媽對孩子的愛其實是「責任」。而孩子對爸媽的愛,兒時是為求生存的不得不依賴,在成人後,只有在得以承受分離、即便知道有千百個困難仍願付上代價的前提下,有可能「選擇」愛爸媽。


對,就是這麼霸道,可是你先霸道地把我生出來了耶。


「孩子們怎麼能把爸媽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如果指望孩子非感謝你的大恩大德不可,請勿生我。

 

嘉銘的女兒蜜蜜出生時,他曾告訴我:「我感覺自己在做一個父親,但又不是父親,有一種感覺我只是代替上天(或者她自己)照顧她。她屬於這個世界多過屬於我。每三到四小時要泡奶、餵奶和拍嗝快一小時,好像我在為這個世界做這件事,有一種奇怪的、超我的神聖感。」


後來,他又補充道:「看見她在我的懷裡笑開的模樣,我覺得她已經還清了所有過去和未來『欠我的』。」


華人裡「養兒防老」、「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是深根柢固的概念,選沒錢途的科系不孝、沒包紅包不孝、久久回家不孝、送養老院不孝、打耳洞和刺青不孝、婚前性行為不孝(、投蔡英文不孝)⋯⋯


親愛的父母們,再跟我說一次,當初為什麼要生小孩?因為怕老了沒人照顧、怕孤單、因為愛另一半、因為這樣人生才有更深一層的境界⋯⋯請醒醒,你有很多其他方式 to deal with your own shit. Why bother another LIFE?


為自己的軟弱、不堪、沒安全感負起全責吧,若把小孩當成你退休後的飯票、精心投資的傑作、逃避面對自己的完美藉口,你或許不會失敗,但你不會被愛。還有,你連養寵物都不配。

 

「我養你這麼大,卻只得到你的指控?我才沒有把你當作品,我只希望你快樂啊。」


遇上壞人,事情算容易看清,最怕的是覺得自己出於善意,卻屢屢傷害孩子、也覺得被孩子傷害的父母。我願意相信,沒有父母不為孩子好,卻忘了孩子才能決定什麼是快樂、什麼是正確、什麼是自己渴望長成的模樣、什麼是值得活的人生。


當你用為他好、希望他快樂、怕他受傷,或用財產、情緒、孝順之名要孩子聽話,怎能期待孩子有能力愛你?

 

每當一個受精卵成形時,又多了一個準備孤獨地面對自己的存在的生命。


如果我不信上帝有祂的計畫,大概會主張生育是件極為自私而不道德的行為,但我信上帝,信祂是每一個生命的建築師,祂有辦法負責,所以我不反對生育。


只有人意識到自己最初、最終都是孤獨的,能接受關係的分離,才有能力選擇、珍惜路上的旅伴。沒有非對方不可,但慶幸是對方的那種。


可以想像這些想法會多麼重創、冒犯、激怒許多人,我無意定誰的罪、討什麼公道(我早就放棄讓我爸媽驕傲,也明白這些話幾乎無用甚至只有反效果),更不認為自己的思考多成熟(叛逆期來得很晚),每個父母也都曾是孩子,所以我只希望為未來(可能)出生的孩子畫出幾條界線,記住自己曾這樣想過,在他們只能依賴我的日子裡,盡力成為當初希望成為的父母。

 

願認識你的孤獨、你的完整,清楚明白你的爸媽、情人、朋友也是各自孤獨、完整的主體,停止想像對方欠你什麼,讓你們都自由,讓你們擁有的是愛和感激,而不是羈絆與義務。


寫在鼠年除夕與初四。


(已鎖媽媽,請不要轉貼給她問紹敏怎麼了,等時機成熟,上帝會讓她讀懂的)

977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Post: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