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如果能跳上飛機回家重新打包


還想得起來在機場看到行李秤顯示29.9kg的竊喜。

一個30公斤的行李箱,10公斤的隨身行李袋和後背包,這是華航給我打包一年份人生的額度。

記得剛來荷蘭不到兩週,我問了沐恩:「如果現在讓妳瞬間移動回台灣拿一個東西,那會是什麼?」

眼看自己已經在歐洲打混兩百餘日,決定生出一篇分享經驗兼做公益文章,聊聊除了生活和旅行之外的話題。

具備以下特質者,最適合服用本文,請計算您符合幾項以決定是否繼續閱讀:

1. 計畫來歐洲的小國long stay

2. 少女心指數大概3.5(滿分10分)

3. 心臟較小顆(和我一樣常常緊張兮兮)且不喜歡花錢消災(窮)

4. 有興趣了解紹敏的笨事和冰雪聰明的時刻

送上一張我和我一年份人生的舊合照。

【好想回家拿的東西】

1. 變壓器

歐洲電壓是220V,台灣是110V,國小的自然課就教過了。

痴呆如我卻以為只要買了轉接頭就可以闖天下,殊不知只是方便我順利在落地第一天就燒掉兩個鍋子和一台吹風機。

致所有和我一樣該回去和物理老師道歉的朋友們:轉接頭(adaptor)的功能是讓電器用品的插頭形狀與插座相合,但別忘了「變壓」器(transformer)才能變壓好嗎?

手機和電腦的充電器基本上都自備變壓器,難怪以前出國就沒發生過相同的悲劇。

問了好多人、去了幾間亞超和電器行都找不到,最後從台灣拖來的電器用品通通淪為裝飾品。

2. 信用卡

我在荷蘭開戶的銀行卡(debit card),卡號只有10碼,在荷蘭境內通行無阻,但出了荷蘭的網站付款系統幾乎都只收16碼的卡(例如Visa和Mastercard)。出國前一個月就已經有朋友特別提醒過,但拖到飛機起飛前幾天才熊熊開始處理,不管是開通郵局金融卡的海外使用功能還是辦副卡都來不及了。

只好在每一次刷機票、訂旅館、買課本、網購之前,癡癡等到媽媽醒著又有空的時候。沒有信用卡在手的最大的優點是可以保持和母親大人一定程度的聯絡,最大的缺點是不能偷偷做壞事(誤)。

3. 靴子

荷蘭是一個一年四季都很濕的地方,隨著天氣轉涼,很快有防水靴的需求。

想不太起來在台灣本來有幾雙靴子,但至少Timberland就有兩雙。當初不知道是什麼執念導致我決定一雙都不帶,來歐洲再買。來了才發現,可能因為需求很高,買靴除了並沒有比較便宜,又因為不熟悉當地行情,選項剩下那些招牌亮晶晶、價格貴鬆鬆的國際品牌。 偏偏一雙好走、防水、防雪、保暖的靴子對四處旅行的我們來說絕對是必需品!(從去年十一月到現在,我出門幾乎沒有穿過靴子以外的鞋。目前正在觀望是否要入手第三雙黑色短靴。)

我當初到底在想什麼??

4. 多幾件衣服

究竟該從衣櫃裡抽幾件衣服帶出國,可算是我在打包時的巨大困擾之一。

朋友勸我「帶越少出去就可以帶越多回來」,抵達歐洲時剛好又會遇到打折季,無須多背衣服來。當時的我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不論冬衣夏衣都帶得很少,準備來大買。

來歐洲前我沒有什麼購衣的環保意識,直到我念織品的好朋友告訴我服裝產業是世界排名第二的污染,從製造過程到汰換,都對地球造成了很大的負擔,但普遍而言,大眾沒有這樣的認知。

舉我個人的例子,我以前不清楚捐衣服到第三世界的行為反而危害了當地產業,而台灣的舊衣回收箱裡的衣服最後的下場多半是當垃圾燒了,還造成額外的處理成本。捐舊衣這個行為,一 點 也 不 環 保。

Hmmm又多嘴了但我實在沒有力氣再打一篇關於本議題的文章,只好先把想說的東西說完。

若是對相關議題有興趣,可以去看The True Cost。

另外,在歐洲買衣服也不便宜(如果閉著眼睛假裝不知道Primark剝削童工的話不算),隨便一件毛衣就抵一張從阿姆斯特丹飛倫敦的機票!

我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多帶一些自己喜歡、但又舊到可以準備在一年後汰換的衣服(我參加了一次clothes swap party超好玩),愛地球之餘還能把省下的錢拿來存旅費!

喜歡買新衣服不是犯罪行為,只是想提醒大家(還有我自己)不要只關心環保吸管和塑膠袋,We can do better!

當然,如果您是出國來走秀的話,就請忽略我的意見。

5. Uniqlo系列產品

到了歐洲才發現Uniqlo的好。價格實惠、材質舒服耐洗、兼具機能和美觀、剪裁符合亞洲人需求(好像寫業配)。

順便抱怨一下,荷蘭身為貿易大國,但連阿姆斯特丹都不算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和台灣的情況類似,很多國際品牌都沒有進駐。只好網購從法國寄來的Uniqlo發熱褲,救救每天都在結冰的雙腿。

6. 一年份的日系保養品和彩妝

到荷蘭前一直聽說這裡很潮濕,但我剛到的第一個月皮膚乾到每天都在脫皮(相信我,台灣的潮濕程度是熱帶雨林等級),用了這裡買的新產品反而造成過敏。

我本來在用的這四項產品都是日本來的,歐洲遍尋不著也是當然。還好有幾個朋友緊急從台灣出手救援,才終止我的崩潰期。常在想如果可以回家一趟,肯定囤好囤滿帶來。(寫到這裡好想念屈臣氏ㄛ)

除非你本來就有慣用的歐洲品牌,或是用什麼都不怕,不然千萬別在皮膚正處新氣候適應期時考驗它。

7. 茶葉和大罐的維力炸醬

台灣的茶真的好喝,多塞個一百袋茶包進行李箱也不是什麼問題,當初太收斂了。

這裡的亞超很容易買到李錦記和牛頭牌系列的產品,但沒有維力炸醬、沒有維力炸醬、沒有維力炸醬!

多帶一點茶葉和維力炸醬的好處多多,除了方便快速一解鄉愁,也很適合做國民外交,推廣台灣味蕾。

(另外註記,Jumbo的Oyster Sauce吃起來跟台灣早餐店的醬油膏一模一樣,感倫~)

8. 嘉銘和思賢的課的筆記

其實我原本已經整理好了總共六本修政治思想課程的筆記,但最後擔心行李超重只好忍痛拿出來。

事實上在這裡修的課常常刺激我思考以前學過的概念、聽過的理論,真的會有好想回頭去翻筆記的想法,只能依附著模模糊糊的印象延續思考,感覺很不踏實。當初如果有把筆記電子化就沒有這個問題,可也來不及了。

根本應該把鍋子和吹風機拿出來換這些筆記進去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暈)~

9. 我妹

好想把這兩隻小狐狸裝進行李廂,打包來荷蘭。

【感謝自己帶來的東西】

1. 各種影本和證件大頭照

身為一個交換生,落地後就有好多大地遊戲關卡要闖,隨時會用到簽證、房屋合約、居留證申請許可、護照影本。偏偏人生地不熟,一開始連超市都不知道在哪裡了,更別談印表機。畢業季剛好拍了一堆證件照,我帶了三種size的照片和它們的電子檔,也是省錢省時間省力氣。

以歐洲的效率而言,拖到時間真的很致命。

準備齊全的我很幸運地在來歐洲一週內就開好戶,十天左右拿到銀行卡,但我有朋友錯過和學校合作的時間,等了兩個月都還搞不定,只好一直刷卡(扣龐大的手續費)度日。

奉勸各位出國前就多塞幾張紙吧 :)

2. 各種廚房用品和台灣糧食

這裡當然買得到各式廚具,但我還是帶了一些原本自己慣用的廚房用具,做菜比較順手(好啦其實完全不必要,但我很開心把它們帶來了)。

糧食的部分有泡麵、佛蒙特咖哩塊、XO醬、康寶濃湯港式酸辣包等等等。民以食為天,無需解釋。

3. 四條充電線三副耳機和備用手機

完全不怕電子產品出狀況,出了台灣的3C周邊都又貴品質又差。

剛好在出國前後換了新手機,任性地把用了三年半的舊手機帶來。

一直都開著飛航模式,畫面還顯示著東加八時區的時間,和沒點開的11則通知。

每次想念離開台灣前那個潮濕的夏天時,就會拿出來看一眼,和平行時空的自己對話一番。

4. 行動硬碟

每次出門旅行前後都會先把照片備份到行動硬碟。畢竟手機、電腦都可能出狀況或被偷,但來歐洲生活和旅行的回憶,必須用最謹慎的方式留下來啊。

5. 文具

台灣(還有日本)真的是文具天堂!

中性筆、紙膠帶、口紅膠、便利貼等等,用過的歐洲朋友都覺得很impressive。

6. 羽絨睡袋

感謝小懿出借我的救命睡袋。

常常會有人來sleepover,自己也有去朋友家借住或couchsurfing的機會,保暖的睡袋是救命好物,派上用場的次數絕對超過你的想像。

下圖中睡袋本人沒出現,但因為有兩個很常出沒在我家(用我的睡袋)的可愛人,所以我就是要放!

7. 大衣

很多人都勸我來這裡再買大衣,才能找到適用當地氣候的設計。畢竟一件大衣佔的空間和重量都不少,而我抵達歐洲的時候正值夏天,因此出國前也掙扎了一番到底該不該帶我最喜歡的深藍色羊毛大衣。

我媽一句「你當初買這種大衣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只好硬塞下去了。

果然,在我找到願意下手的大衣之前,天氣就已經轉冷到令人害怕的程度。媽咪是對的。

8. NTU帽T

大學四年一直覺得穿本校帽T走來走去是件不太自在的事,所以一件NTU系列的衣服都沒有。

直到出國前收到萊頓國際事務處的信,請我們準備幾樣代表母校的東西,才匆匆拉著韓寧陪我在35度的大熱天尋找NTU長袖帽T。

我現在的日本好朋友Narika是在Study Abroad Festival上認識的,一切起源於她遠遠看到我胸前的NTU字樣,跑來找我搭話。

穿帽T交朋友啊各位!

9. 隨身小包包

出國前和伊婷見面,她送了我一個小的手腕包,榮登我收到的所有臨別贈禮中最最實用的一個XD

這個包的size剛好可以塞進我的護照、日常會用到的證件和卡片、iPhone7等等等。

在台灣一直都用長夾的我,出國前被親朋好友說服改用小包包,除了比較不引人注目之外,也方便很多,有時把它塞進外套口袋就可以直接出門了。

10. Uniqlo發熱衣

大概從11月底到3月初,每個星期至少有四天得穿發熱衣(剩下可能是沒出門或沒洗衣服的時候 :P )。

我很怕冷。

11. 中英對照聖經

對!還好自己不是帶全中文的那本,不然來這邊參加主日聚會和團契好尷尬。

12. 語言學習的筆記本

筆記本確實會吃掉不少行李重量額度,但我萬分感激自己有堅持西班牙文和法文的筆記帶過來。

一方面在這裡很有機會找到語言交換夥伴,見面前、見面時如果有筆記在手,就有練習的底本(像Nina就一直很懊悔沒把中文筆記從西班牙帶來)。另一方面在旅行前可以好好加強特定領域的溝通表達能力,是學習語言很好的動機跟目標!

(我去巴黎的時候有幾次成功嘗試全法文在麵包店點東西,真的感人 QQ)

【選修:純屬療癒的小物】

1. 舒潔袖珍包面紙

當然不是這裡買不到隨身包面紙,純粹喜歡隨時有來自台灣的東西可以用。

2. 任何可以讓你勇敢起來的東西

我整理了一個牛皮紙袋的拍立得、信、明信片、演唱會門票、壁貼,第一天就在房間掛好掛滿。

3. 領巾和沒有局外人的毛巾

花了大把鈔票把自己運送來歐洲,不認真拍照對不起自己。

【辛苦帶來但根本無用的東西】

1. 英文版戶籍謄本

出國前跑了戶政事務所、民間公證人、外交部、還有遙遠的NTIO三次,就為了一張有效力的英文版戶籍謄本證明我是一個活著的真人。

後來才發現雖然都是去Leiden University交換,但只有住在海牙的學生才需要這份昂貴的證明文件。

除非我要結婚,不然通通是白做工白噴錢,只好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嫁來歐洲啦(太生氣)。

這種事情拜託各位查好再辦!!

2. 吹風機、電鍋和快煮鍋(再抱怨一次)

現在一個被我拿來裝茶葉,一個拿來洗菜,爆掉的吹風機靜靜地躺在我的大行李箱裡。

這裡的電器用品也沒有想像中貴,我後來在Blokker買的電子鍋只要15歐,拿來煮飯、煮湯、蒸早餐都沒有障礙。

3. 跑鞋

帶了一雙粉紫色的Nike跑鞋,一直被晾在陰暗的鞋櫃深處。

訂好回程機票那天想起這件事情,覺得自己太廢,就穿著睡衣出去沿著運河跑到教會再跑回來。

使用次數共計1次。

來荷蘭後三不五時就要冒著強風、大雨、冰雹騎腳踏車,就算外頭零下7度,回到家還是滿頭大汗,實在好難說服自己多花時間從事其他運動。

(好啦這個完全是我的問題,我去面壁)

【總的來說】

老實說除了重要證件、個人藥品以外,沒有所謂「非帶不可」的東西。

但如果心臟跟我一樣小顆的話,畢竟是一年份的人生,還是建議多聽聽其他出國留學過的朋友的經驗,認認真真地列一張list,好好打包。

有些比我晚到的朋友參考了我完整的packing list,表示不懂為什麼連洗衣袋、夾鏈袋、抹布、OK蹦之類的東東也要帶。我的想法是,如果沒佔什麼行李空間/重量,最後又可以丟在歐洲的東西,為什麼要堅持出國再買?

【本文終】

僅此感謝所有解救我的補給品天使(手比愛心):菀絨、Bea、珊珊、王俊中、家蕙與家蕙的阿姨、沐恩與沐恩的媽媽、還有即將飛抵歐洲的元傑,你們是讓我不需要急著回台灣的原因 :P


bottom of page